听新闻
放大镜
古玩“网拍”背后的骗局(丹阳)
2022-03-17 16:40:00  来源:现代快报

  现代快报讯(通讯员张磊连海伶记者曹德伟)俗话说盛世收藏。如今,收藏古董成了很多人的爱好,但一部分心术不正的人却借此“开拓商机”。近日,由江苏省丹阳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诈骗案一审宣判,通过搭建古玩拍卖网络平台、施展话术邀请入驻从而实施诈骗的伍某、方某、丁某、季某、董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至拘役四个月不等,均适用缓刑,并处罚金五千元至一千元不等。

  找上门的“套路拍”陷阱

  “我在网上被人骗了5665块钱,现在联系不上对方了,过来报案。”丹阳的赵先生报警说。

  赵先生是一名古董爱好者,平时收集了一些古币、粮票等物件,也会在网上发布相关信息。2020年11月初,他收到了一条好友申请,对方自称方某,系某拍卖行工作人员,并向其介绍了公司的具体地址、法人代表等情况。

  “他知道我以前在网上发布过一些古物件的信息,说可以帮我拍卖收藏的古币,但需要实名认证一下,要交365元钱。”由于方某“自报家门”的行为确实有几分诚意,再加上聊天过程中用语也比较专业,赵先生很快便相信了他的身份,转账365元给了对方。

  几天后,赵先生又收到了方某的信息,后者称他想要拍卖的那2枚古币经过估价价值150万元。“他说能帮我交易,但需要我先交1500元交易服务费,并且保证如果交易不成功,可以把钱退给我。”在这样的“保证”下,赵先生果断将1500元转了过去。

  之后,方某又先后以古币被人选中需要办理鉴定证书、从快交易需要缴纳加急费等理由先后从赵先生处骗取1300元。古币没卖出去,可方某却联系不上了,赵先生立即报了警。

  警方侦查后发现,方某之所以话术专业、令人信任乃是因为其背后犯罪团伙“悉心调教”的缘故,该团伙以注册公司、建立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进行自我“包装”,后又以寻觅“猎物”—邀请入驻微信店铺展示藏品—虚构藏品拍卖进程形式进行诈骗,而伍某便是该团伙的“核心”人物。

  “软硬件”齐全的诈骗团伙

  今年26岁的伍某中专毕业后便开始闯荡社会,2020年6月,他进了一家珍品公司工作。“这家公司本质上是一家套着古董拍卖外壳的诈骗公司,我在那儿工作了2个月后就离职了。”虽然只是待了2个月,但“好学”的他把公司的运营模式摸得清清楚楚,与此同时还认识了一群“志同道合”的兄弟们。

  2020年8月中旬,因贷款到期缺钱还款,伍某便想模仿“老东家”做艺术品、古董诈骗的“买卖”。他先是在网上找了家网络服务公司帮忙搭建了一个公众号,该公众号主打藏品拍卖功能,设置了客户登录界面,客户登录后可免费展示6件艺术品,若想展示更多就需在公众号上入驻店铺,并缴纳365元的入驻费。为把局做全套,他紧接着又以自己的名义注册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。“诈骗对象如果对我们提出质疑,我就会叫他们去网上查询我们公司,他们查到之后更能增加可信度。”伍某供述。

  就这样,伍某迅速将方某、丁某、季某、董某4名好友纳入自己“麾下”,并明确了各自的分工,诈骗的钱五五分成。通过“局中局”巧设骗局,11名被害人落入陷阱,被诈骗钱财共计3万余元。

  落网的“做局者”

  2021年7月,案件移送丹阳市检察院审查起诉。据伍某交代,其搭建微信公众号的目的就是为了骗钱,并没有花钱引流、推广,除入驻的被害人外没有其他人入驻平台,因此该平台并没有流量。而诈骗得手后,若对方催促得急或发现事情败露伍某等人会立即将被害人拉黑。

  结合5名被告人的供述、被害人陈述及微信转账记录等证据,该院最终认定伍某、方某等5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采用虚构事实、隐瞒真相的方法,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多次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,数额较大,应当以诈骗罪追究5人的刑事责任。结合伍某主犯、方某等4人从犯、季某自首、伍某等4人坦白、5人均自愿认罪认罚等情形,该院依法以诈骗罪对5人提起公诉,并提出确定刑量刑建议,获法院采纳。

  编辑:丹检